全国服务热线:133 1105 7552

活字印刷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2013-09-16 浏览:290 次

    尽管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已经发展得很精良,但由于雕版印刷的制版是在一整块木板上进行的,一本书印下来.刻版的工作量巨大且材料消耗严重。雕版印刷出现多色套印以后,印刷流程变得更加复杂,且一张印版一旦刻制完毕就不能再用作其他用途,对于文字的印刷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公元1041一1048年,宋代的平民毕界发明了胶泥活字工艺。胶泥活字就是将一个个印刷所需要的文字单独制作成一个个灵活的印刷单元,需要的时候将这些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块临时的整版,用完后再拆开,以备下一次印刷继续使用。胶泥活字技术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比起整版的雕版工艺技术来说更加方便经济。
    毕界发明的胶泥活字工艺可概括为制泥、制字、制版、印刷、存
字五个基本环节。
(一)制泥
    记述毕异发明活字技术的《梦溪笔谈》一书中并未具体解释胶泥是什么,但一般容易认为是在泥中加人胶。近代以来的实验与考证表明:从印品来分析,北宋胶泥活字工艺中的用泥质地十分细腻,其制作的主要环节应该是去除泥土中的杂质,使之细腻如胶。
 
    基本过程应是:选取优质的泥土晒干粉碎并剔除明显的石子、草皮等杂质,放人体积较大的容器中加水拌匀成浆并使之自然沉淀。舍去上浮及沉底物质,取中间部分即获得质地进一步细腻的泥质。
 
   另有一法是:先将选好的泥料制成浆,再用细腻、结实的纱布袋包裹并沉人装有水的容器中.反复挤压纱袋使细腻的泥料颗粒从纱布袋的缝隙中流到容器中,再经沉淀、千燥,即可获得优秀质址的印泥。
(二)制字
    对特选的泥料进行过滤工艺处理,去除杂质,待干湿到达便于雕刻的时候制作成单个印字的泥坯,再在泥坯表面雕刻出字形,刻字原理同于印章。泥坯刻字完毕阴晾干燥,以免开裂、变形,然后再进行烧制使之坚固。
(三)制版
    先制作铁范(作用是围合、固定活字),然后放人粘合材料(松脂、蜡、纸灰等物质的混合物),将活字按需要的次序排成一范(一印版),加热使猫合物质融化,待未完全冷却凝固时用平板按压表面,使印版表面完全平整,自然冷却后即形成活字的印版。
(四)印刷
    与雕版印刷方式相同。
 
(五)存字
    印版用完后,用火加热再使粘合物质融化,拆下活字,按发音类别回归标有音韵的木质字格内,以备以后重复使用。为了便于检字、排字,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工艺。
    为木活字印刷工序图,自左向右分别为:一人诵字,一人检字、排字,一人送字,一人印刷。
    王祯发明的木活宇工艺是对毕界以来的泥活字工艺的重大改进,
主要表现在:
    1.发明了轮盘检字,使检字的过程相对自动化,检字更加容易。
    2.检字过程中有一人按字的发声报号,进一步提高了检字的效率与准确性。
    3.将木活字工艺技术详细整理,写成《造字印书法》,载于其专著《农书》一书中并有效流传,影响于后世。
    我国还是最早使用金属制作活字的国家。元代王祯的《造字印书法》中就有关于用锡制作活字印刷的记载。
    活字印刷进人明代又有了新的发展,突出的成就是铜活字的使用。已知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品是明代华健1490年主持印刷的(宋诸臣奏议)。
    金属活字比起泥活字、木活字,主要优点是质量稳定和耐印率高。
    继我国毕界、王祯的活字印刷技术以后,德国人谷登堡继续改良活字技术,1440年又发展出铅合金活字技术。
    从时间上来看,谷登堡发展出铅合金活字技术的时间处于我国明代中期,与明代华隧使用铜活字的时间很接近。
    活字出现以后,由泥活字到铅活字是活字技术长期实验与改良的
结果。毕异发明的胶泥活字标志着世界现代印刷技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活字印刷成为现代印刷的一个起点。
 
 
 
 

热门案例

推荐阅读